跨境電商是指屬于不同關稅區的貿易實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和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交付商品以完成交易的國際商務活動。
對企業而言,跨境電商平臺建立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極大地拓寬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極大地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對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商服務使他們很容易從其他國家獲得信息,并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
跨境電商的三大優勢:
1.發展跨境電商,壯大國家,實現自身利益
跨境電商作為全球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一種新的貿易形式,具有無國界性和全球化的特點,為中國應對新的貿易模式和避免邊緣化提供了新思路。對于企業來說,跨境電商系統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外國企業之間互利共贏合作的建立。
2.把握商業發展制高點,開拓國內外消費市場
國家大力推進跨境電商發展,構建具有國家競爭力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全球權威的跨境電商大數據交易中心,建立面向世界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搶占海外市場,搶占跨境點導航產業的話語權和制高點。
3、提高企業競爭力,跨境商品更具競爭力
傳統的跨境企業可以利用跨境電商系統拓展全球市場信息,有效解決國內外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外貿訂單減少的問題,充分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到達客戶終端,大大提高跨境商品的利潤,使跨境企業在中國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國內跨境電商發展的難點:
(1)跨境電商政策難以解讀。盡管國家政府越來越重視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一年內出臺了10多項政策,但企業在具體的交易流程和環節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如知識產權、消費者權益保護、隱私保護和安全保護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問題。
(2)端口對接技術不容易。15個主要跨境口岸信息化水平不同,通關程序不同,口岸對接技術知識缺乏,無法提高信息的時效性。
(3)通關效率低。沒有注冊商品的,海關應當進行人工檢驗。訂單信息不同步,海關無法提前計算關稅。清關不及時,導致大量包裹積壓。
(4)進口稅率計算復雜。綜合稅、郵政稅、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各種稅費計算復雜,手工核算容易出錯,沒有智能的稅率計算系統。
(5)庫存管理周期滯后??缇畴娚唐髽I選擇建立自己的海外倉庫,并在保稅區落戶,以節省物流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業務擴張導致庫存周期管理失衡,消費者購買趨勢不可預測,導致庫存嚴重積壓或短缺。
(6)物流管理不規范。國際交付周期長,與國內交付相比風險相對較高。各個環節的物流快遞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無法實時收到物流信息。
(7)難以選擇跨境電商系統。B2C,B2B,B2B2C,O2O,M2C...跨境電商系統很難選擇,也不了解電商系統行業。每個系統都有其適用和不適用的地方,深入的系統技術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8)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激烈??缇畴娚唐脚_之間競爭激烈,自建跨境電商平臺難以運作,跨境電商品牌效應難以建立,且不擅長跨境電商平臺的運作。
(9)分銷發展困難。國內消費者對海外高品質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少數用戶逐漸成為主流消費群體。國內貿易企業和制造企業通過B2B2C模式自主進入跨境電商領域,分銷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10)支付和信用問題突出。與國內電商相比,跨境電商的信用問題尤為重要。信貸往往是吸引消費者停止購買的決定性因素,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交易很難解決。
(1)多語言支持:后臺支持網絡(中文和英文),前端購買者支持網絡(中文),前端供應商支持網絡(中文和英文),采用SSH架構
(2)多平臺商城:網站商城、移動商城、微信商城只需一個按鈕即可打開。更支持企業設立線下實體店,消費者進入店內掃碼下單,體驗國內訂單海外發貨的體驗。
(3)海關信息對接:訂單系統與海關對接,客戶訂單等數據自動與海關同步。海關可以提前審查商品資格,提高通關效率,加快交貨速度。
(4)營銷推廣:分銷+公眾號+二維碼+優惠券+積分、全額折扣、贈品等營銷方式,商品/店鋪鏈接共享到百度、豆瓣、微博等主流社交平臺,訂單蜂擁而至。同時,它支持一鍵式注冊和分銷,這樣所有人都可以成為跨國購物中心的銷售人員。
(5)大數據管理:構建一個數據指南針,可以清晰地看到跨境平臺的熱點數據、流量、產品視圖、客戶信息和交易量,并通過挖掘數據價值來調整平臺的管理策略。
